Silent night

Silent night, holy night!
All is calm, all is bright
Round yon Virgin, Mother and Child
Holy infant so tender and mild
Sleep in heavenly peace
Sleep in heavenly peace

Silent night, holy night!
Shepherds quake at the sight
Glories stream from heaven afar
Heavenly hosts sing Alleluia
Christ the Savior is born!
Christ the Savior is born

Silent night, holy night!
Son of God love's pure light
Radiant beams from Thy holy face
With dawn of redeeming grace
Jesus Lord, at Thy birth
Jesus Lord, at Thy birth
平安夜

平安夜,聖善夜,
萬暗中,光華射,
照著聖母也照著聖嬰,
多少慈祥也多少天真,
靜享天賜安眠,
靜享天賜安眠。

平安夜,聖善夜,
牧羊人,在曠野,
忽然看見了天上光華,
聽見天軍唱哈利路亞;
救主今夜降生!
救主今夜降生!

平安夜,聖善夜,
神子愛,光皎潔,
救贖宏恩的黎明來到,
聖容發出來榮光普照,
耶穌我主降生,
耶穌我主降生。

回到西洋歌曲英漢對照

 

 

以下文字取自樂友蔡寬諒之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0465522262
(內有蔡兄許多音樂觀點,若無法直接連結,請以複製網址後進入!)


 這首名曲據說是由約瑟•莫爾作詞,弗蘭茲•格魯伯作曲。莫爾(Joseph Mohr, 1792 - 1848)出生奧地利薩爾斯堡,童年時曾為兒童合唱團的團員,1815 年受封為羅馬天主教神父;弗蘭茲•格魯伯(Franz X. Gruber 1787 - 1863)是位愛好音樂的教會樂師。

 1818年,在奧地利的阿爾卑斯山中有一座修道院,新到任的年輕牧師莫爾獨坐在教堂內,望著教堂裡已經有幾個鍵盤彈不出聲音來的破舊風琴,思考著該如何迎接即將來臨的耶誕夜聚會。這時有位信徒喜添一名新生嬰兒,邀請莫爾牧師前往主持感恩禮拜。莫爾看到他們貧窮的家境與新生嬰兒,想起救世主的降生,激發他很大的靈感,因而寫下了這首蘊藏已久的" 平安夜 "。

 之後,牧師交給了他的好友格魯伯來譜曲,格魯伯是當地小學的教師,也是教會樂師。他看了詩之後,不禁歡呼:「莫爾!這正是我們所想要的聖誕詩,願我們的神受讚美!」

 聖誕夜,全村的男女老少,都聚集在小教堂裡,他們兩人首次以吉他伴奏的方式在教堂中表演這首詩歌,簡單和諧的詞句和旋律卻深深感動了每一位在場的聽眾,許多人都流下了眼淚。

 1819 年 11 月,一名工人到教堂來修理風琴,工人請格魯伯來試音,格氏不經意的彈出這首" 平安夜 ",修琴工人被美妙的音樂所感動,請求給他一份抄本帶回家鄉。鄉里間小有名氣的「史氏四重唱」(Strasser Quartet)是由四位善於歌唱的姊妹所組成,經由她們優美的歌喉將此曲廣為流傳。不過當時此曲是以" Tyrolean "的名稱傳唱,到了 1843 年才被定名為" 平安夜 "。

 1864 年,在德國的皇家禮拜中,詩班為皇帝腓得烈第四獻唱此詩,德王聽完後大受感動,便命令全國往後慶祝聖誕時,都要把這首" 平安夜 "擺在第一首。

 這首聖詩作為民間音樂,從奧地利傳到了德國,隨著德國移民傳播各地,被譯成各種語言而流傳全世界。可是莫爾和格魯伯,直到不久前才被公認為此曲的創作者,唯一留下的是格魯伯那具古老的吉他。

 每逢聖誕夜,世界各地的教徒們,仍代代傳唱著這首莊嚴、平靜與和諧的聖誕讚美詩──" 平安夜 ",為肅穆的聖誕氣氛增添了一絲溫馨與感動的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