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n Francisco( be sure to wear flowers in your hair )  Scott McKenzie 到了舊金山,別忘了頭上戴幾朵花 史考特麥肯錫 | |
| If you're going to San Francisco | 如果你要到舊金山 | 
中文翻譯版權保留,欲轉載或有任何意見,歡迎來信!
回到西洋歌曲英漢對照
| 
		 
		 一首歌真的能為城市吸引更多觀光客?當然可能," 
		San Francisco( be sure to wear flowers in your hair ) 
        "就是。 西洋歌壇中所謂「One Hit Wonder 一曲傳奇」,指那些只紅過一首歌曲的藝人,這首歌堪稱此類代表。 演唱者史考特麥肯錫曾加入民謠風格的三人團體 The Journeymen,因而結識了 約翰菲利浦,兩人離團後各自奮鬥,但仍保持聯繫。  史考特麥肯錫在灌錄過幾首沒名氣的單曲後逐漸沉寂,當時另組 
		
         
		 
		雙親合唱團的約翰菲利浦和製作人 Lou Adler 準備創辦蒙特利國際流行音樂節(
		Monterey 
		International Pop Music Festival ),約翰菲利浦並且寫了一首宣傳歌曲" San Francisco 
		( be sure to wear flowers in your hair ) 
		",邀請人們來到舊金山。這首歌被寫成一種文化行動號召,歌詞強調愛與和平,成為夏日愛的讚歌,鼓勵年輕人加入嬉皮運動。 他請史考特麥肯前來灌唱,錄音時,約翰菲利浦也負責了吉他的部分。1967 年五月推出後,這首歌在美國最高名次第四名,但在英國和歐洲很多國家都坐上冠軍寶座,全球售出數百萬張單曲。 蒙特利國際流行音樂節雖然只辦了一屆,但" San Francisco ( be sure to wear flowers in your hair ) "從此傳唱不輟,還成為 60 年代最具代表性的歌曲,重要性與日俱增。從歌詞的字面上看來, 雖只是歡迎人們前來舊金山的歌曲,但這首歌後來成為美國 60 年代的嬉皮運動( Hippies )和反越戰思潮的主題曲。 60 年代以前的美國國力強盛、社會安定,然而美國介入越戰,將大批的美國子弟送入越南叢林打仗,在安逸環境中長大的年輕一代開始對自身處境及國家政策產生質疑。後來有一批年輕人以消極的生活態度做為抗議,並積極追求自我的實現,搖滾樂、迷幻藥、長髮成為這批人的標誌,他們並且自稱" 嬉皮 ",而舊金山就是嬉皮的大本營。 嬉皮們認為" 愛 "可以改變世界,他們提倡回歸自然,並以「愛與和平」做為反越戰的精神口號,他們同時認為" 花 "是愛的最佳象徵,當時參與這個運動或認同嬉皮理念的年輕人,都被稱為" 花童 "( Flower Children )世代。這首歌就是在提醒前往舊金山的人們,別忘了在頭上戴幾朵花,以示對嬉皮運動的認同。事實證明,的確有數以萬計的年輕人因為這首歌的感召,千里迢迢到舊金山朝聖。 史考特麥肯錫的歌喉其實相當出色,可惜他後來再也沒有暢銷曲出現,有傳言說他因為舞台恐懼症不再公開演出,甚至說他到了沙漠地區隱居起來。直到 80 年代下半期,他和約翰菲利浦再度合作,寫了描述熱帶島嶼風光的" Kokomo 可可摩 ",由加州 60 年代相當走紅的衝浪搖滾團體 The Beach Boys 海灘男孩演唱,收錄在湯姆克魯斯 1988 年主演的電影《 雞尾酒 》中,電影十分賣座,這首歌也順勢登上排行冠軍寶座。 | 
| 
 
		 |